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
 > 政协要闻 > 自治区政协要闻

让科技的果实“结满”牧野乡村—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为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乡村振兴”献计出力

6月24日,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,内蒙古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分别是“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”和“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”项目,两个都属于涉农牧科技项目。获奖消息传来,全区农牧业领域各部门备受鼓舞。

一个月后,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围绕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乡村振兴”召开了专题协商会议,政协委员、科技创新主体、有关部门热烈讨论,为以科技之光照亮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言献策。

“内蒙古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部署,聚焦地、水、种和粮、肉、奶6个重点,深入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。”自治区政协农牧委员会副主任云利燕代表自治区政协调研组介绍了4个多月的调研情况,从加快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。

“需健全科研育种体系。”自治区政协委员、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尹玉和多年从事马铃薯种薯研究,他介绍,内蒙古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,也研发出很多新品种,但是缺乏“拳头”品种。他建议,聚焦种薯科研攻关,为马铃薯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。

类似的问题在自治区农牧业领域很多方面都存在,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建议,聚焦育种、农技装备等领域的突出短板和“卡脖子”技术,开展集中攻关。

自治区农牧厅一级巡视员韩建刚回应,将在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、共性技术及重大技术集成转移等应用研究,不断提升农牧业科技竞争力。

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。”赤峰市政协常委、农牧科学研究所所长杨薇建议,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。这也是众多科研主体的心声,大家普遍认为,目前的科研机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,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。

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建议,加快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,特别是改进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机制,充分体现既有倾斜、又有压力的理念。

农牧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才。自治区政协委员、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峰建议,推动科研院所等技术单位在乡村建立科技服务工作站,派技术人员为农村牧区优势、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。

自治区政协调研组注意到,一些乡土专家在育种、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不俗表现,但因为他们既无学历又无职称,在申请科技项目时走了很多弯路。为此,调研组建议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人才评价导向,对“三农三牧”领域符合条件的人才直接认定、破格晋升。此外,政协委员还与自治区人社厅现场互动协商,建议改革职称评审,激发创新活力。

在自治区,还有不少农牧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里,或是锁在抽屉里,有的是因为没有找到转化平台或承接主体,有的是缺乏转化价值。针对这种情况,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建议,对涉农涉牧科研成果进行全面摸底和转化价值评估,加快推进农牧科技服务业发展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。

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回应,将在乳业、种业等农牧业重点领域选择科技“突围”点位,引进顶级科学家团队,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,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。

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王凌表示,自治区财政厅将加大科技投入、深化财政科研经费放权改革,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
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代钦表示,将着力解决好关键问题,健全完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,全力推进农牧业重大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攻关,持续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,为把农牧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。

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磊表示,本着推动自治区现代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愿望,近两年来,自治区政协每年聚焦农牧业领域的问题进行调研协商,希望委员们继续关注自治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多个领域,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。(菅海霞)


编辑:
信息来源:自治区政协